
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巧妙之处在于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方,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徐孺子的故事全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回答说:"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徐孺子赏月的回答妙在哪里
徐孺子九岁时,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上没有其它东西,应该更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这正如人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这瞳仁,人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徐孺子的回答妙就妙在他避开了“月亮”这一概念,而偷换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优于对方的“月中有物”,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技巧---“偷换概念”。 正是这机敏睿智使徐孺子赢得了“南州高士”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