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贯钱是多少?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即一贯钱(1吊钱)=1000个铜钱,在宋代及宋代以后,因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 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仅为770个铜钱。清代后期的北京还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一贯钱实际上只有300个铜钱了。在书籍《宋代物价研究》中指出,一般情况下,在北宋前期的一贯钱大概是穷人过节时的一桌酒席钱;而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记载,在宋太宗淳化四年...

一贯钱是多少文?
在南北朝至北宋初期时,一贯钱通常是指1000文钱,也等于一两银子,但从北宋宋仁宗之后至清朝初期,一贯钱通常是770文,对此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相关记载,其表示“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若按照宋代的米价300文/石,每石重等于92.5宋斤来计算,它的一石即我们现在的59.2公斤。再以现在的平均米价3元/公斤进行换算,则1文钱就相当于现在的6-7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