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哪儿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于战国荀子的《荀子·大略》。意思就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荀子·大略》原文:君子立志如穷,虽天子三公问正,以是非对。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 荀子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谁的诗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出自《荀子·大略》。全句是: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意思是不经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无法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寓意是指一个人不经过严酷的的历练和考验,很难识别出其坚强的君子品质...

岁寒无以知松柏出自于哪里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荀子·大略》。这本古籍最早源自我国战国时期,其作者是荀子以及他的弟子们。 原句为:“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经过最寒冷的时间,就无从知道松柏的坚毅挺拔,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的志向远大。告诫人们的道理:君子必须经过严格的考验,才能证明自己确实有能耐。 《荀子·大略》 《荀子·大略》说,“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