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字颖长号鹤亭,安徽省古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终于69岁。江春出身盐商世家,他的祖父“担囊至扬州”,“用才智理盐策”,“数年积小而高大”,成为两淮盐商的中坚人物。江春的父亲江承瑜也从事盐业经营,为两淮总商之一。江春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学曾拜王步青和筱园主人程梦星为师,诗学曾拜皖怪怀宁睡儿夏衡瞻为师。22岁那年参加乡试考举人,名落孙山。虽未中举其聪明才智却在商界得以施展。他弃文从商协助父亲经营盐业,父亲去世不久,江春接任两淮总商。他广交官府王侯,熟悉盐法,精通商务运筹,练达多能,在担任“两淮盐业总商”的40年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谋略与才华,先后蒙乾隆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等头衔,荐至一品,并赏赐顶戴花翎,为当时盐商仅有的一例。乾隆六下江南,均由江春筹划张罗接待,即所谓“江春大接驾”。乾隆曾于金山行宫与江春奏对称旨,亲解御佩荷囊,面赐佩带,并两次亲临江春的别墅“康山草堂”,赐金玉古玩,题写“怡性堂”匾额,并以“盐商之财力,伟哉”,赞叹江春富可敌国。乾隆五十年(1785年),江春等盐商献银100万两,贺乾隆登基50年大典,江春受邀赴宴于京城乾清宫举行的“千叟会”,并与皇帝进同与宴,受锡杖。这“千叟会”每五十年举办一次,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廷盛宴,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御宴,此为江春又一“牛”处。江春在扬州构筑的园林建筑,共有8处之多,有“康山草堂”、“退园”、“净香园”、“深庄”、“秋集好声寨”、“江氏东园”、“西庄”、“水南花墅”等。江春虽长居扬州,但是却一直生活与拼搏在他刻意营造出的“徽州殖民地”氛围中:住的是徽派特色浓郁的别墅以及私家园林,吃的是从老家徽州带去的家厨团队与主要原材料烹制出的徽菜佳肴,玩乐的是自家组建的“春台班”等徽剧,甚至于平常的生活会话也照旧用家乡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春家的“春台班”,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与“三庆班”、“四喜班”与“和春班”一道,奉旨入京为乾隆皇帝80大寿祝寿演出,演绎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导致京剧诞生的重大事件。晚年江春因家财耗费一空,不得不靠“皇帑”方式维持营运。乾隆三十六年(1771),因江春“家产消乏”,乾隆赏借他30万两皇帑,以资助他营运盐业。乾隆五十年(1785),乾隆又一次赏借25万两皇帑给江春,按一分起息。江春去世后到嘉庆六年(1801),嘉庆皇帝又因江春之子江振鸿资本未充,赏借5万两白银作为营运盐业的资本,乾隆和嘉庆对一介商人如此关怀备至,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江春平生乐善好施。《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他踊跃急公、务实办事等突出事迹达18处之多。据《两淮盐法志》载,从乾隆十六年(1751),首次南巡,驾临扬州,至四十九年(1784),江春与他人“急公报效”、“输将巨款”达1120万两之多。
江春的生平事迹
上一篇:一个人在剃头的成语
下一篇: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