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记(《玉簪记·秋江哭别》原文与翻译、赏析)

玉簪记故事梗概_《玉簪记·秋江哭别》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传奇·高濂《玉簪记·秋江哭别》原文与翻译、赏析

【水红花】 (生、老旦、丑上) 天空云淡蓼风寒,透衣单。江声悽惨,晚潮时带夕阳还。泪珠弹,离愁千万。(生背科) 欲待将言遮掩,怎禁他恶狠狠话儿劖,只得赴江关也啰。(以下科白从略)【前腔】 (旦上场望老***)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隔江关,怕他心淡。顾不得脚儿勤赶。(作惊科)前面楼上,好似我观主模样。又早是我先看见他,若还撞见好羞惭,(作躲科) 且躲在人家竹院也啰。(以下科白从略)【红衲袄】 (旦)奴好似江上芙蓉独自开,只落得冷凄凄飘泊轻盈态。恨当初与他曾结鸳鸯带,到如今怎生的分开鸾凤钗。别时节羞答答,怕人瞧,头怎抬。到如今闷昏昏独自个耽着害。爱***我一对对鸳鸯波上也,羞***我哭啼啼今宵独自捱。(以下科白从略)【前腔】 (生) 我只为别时容易见时难。你看那碧澄澄断送行人江上晚。昨宵呵醉醺醺欢会知多少,今日里情脉脉离愁有万千。莫不是锦堂欢缘分浅,莫不是蓝桥倒时运悭。伤心怕向蓬窗见也,堆积相思是两岸山。(生弔场) (旦与梢子急上)【侥侥令】 忙追赶去人船,见风里正开帆。(梢子叫)潘相公,潘相公!(生) 忽听得人呼声声近,住兰桡,定眼看。是何人,且上前。(旦)是奴家。(对哭科)【哭相思】 (生、旦) 半日里将伊不见,泪珠儿湿染红衫。(以下科白从略)【小桃红】 (生)你看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蓬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自拆散在霎时间,心儿上,眼儿边,血儿流,把我的香肌减也。恨***那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下山虎】 (生)黄昏月下,意惹情牵。才照得个双鸾镜,又早买别离船。哭得我两岸枫林都做了相思泪斑,打叠凄凉今夜眠。喜见我的多情面,花谢重开月再圆。又怕你难留恋,好一似梦里相逢,教我愁怎言 。【醉归迟】 (旦) 意儿中无别见,忙来不为贪欢恋。只怕你新旧相看心变,追欢别院,怕不想旧有姻缘。那其间拼个死口含冤,到鬼灵庙诉出灯前、和你双双罚愿。(生) 想着你初相见,心甜意甜; 想着你乍别时,山前水前。我怎敢转眼负盟言,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 哭得我哽咽喉干,一似西风断猿。(以下科白从略)【意多娇】 (旦)两意坚,月正圆,执手叮咛苦挂牵。(生)我与你同上临安如何?(旦) 我岂不欲,恐人嚷开是非,反害后边大事。欲共你同行难上难。早寄鸾笺,早寄鸾笺,免得我心肠挂牵。也罢,就此拜别。【哭相思】 (同) 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要知郎眼赤,只在望中看。(生拜别科) (生先下) (旦) 重伫望,更盘桓,千愁万恨别离间。只教我青灯夜雨香销鸭,暮雨西风泣断猿。(下)“秋江哭别” 是本剧很重要的一场戏,也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在这一折戏中,通过陈妙常买棹追舟,追上心上人,在舟中泣别,充分表现陈妙常对爱情的痴心、执着,以及冲破封建礼教和佛门清规,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精神。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这折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包括京剧在内的许多剧种都移植了这折戏。不过,京剧和地方剧种移植和改编这折戏时,却删掉了男主人公潘必正。舞台上,就是陈妙常和梢公,一旦一丑,载歌载舞,陈妙常追舟的急切心情和梢公故意逗乐的幽默风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本来是情人哭别的戏,却变成一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一曲 【水红花】 唱出了潘必正被逼赴试的黯然神伤的心情。和 “弦里传情” 一样,这出戏的规定时序是在深秋; 不一样的是规定情景不在观中,而在江边。前两句点出时序是在深秋; 后两句则点出地点是在江边。蓼是生长在江边的一种植物。深秋的江风吹过江边的蓼,吹到人身上感觉风寒衣单。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江涛声听来很悽惨。夕阳西下,却因为傍晚涨潮,映照其中的夕阳随潮水回来了。首四句,是人物眼中的江景,可谓情景交融。如果说,在 “弦里传情” 一折中的“离情” 是指别离家乡父母思念之情,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