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行王维_《老将行·唐·王维》原文与赏析
唐·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天将, 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立功勋。
〔邺下〕邺,地名,在今天河南省临漳县西。曹操封魏王,建都于邺。〔黄须儿〕指曹操次子曹彰。曹彰黄须,刚勇。据《三国志·魏书》本传载:曹彰曾奋勇破敌,回到邺下见曹操时,归功于诸将。“太祖(曹操)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卫青〕是汉武帝时的名将。他的外甥霍去病曾远征匈奴,深入敌境,居然未遭挫败,称为“天幸”(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王维误作卫青事。〔数奇(ji)〕运气不好。古代以偶为吉,奇为凶。汉武帝曾嘱卫青,李广年老“数奇”,勿令与匈奴对阵(见《史记·李将军列传》)。〔飞箭无全目〕见《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仰首而愧,终身不忘。”这里指老将有精绝的射箭本领,能射中雀之一目,使雀双目不全。〔垂杨生左肘〕垂杨即垂柳。《庄子·外篇·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故侯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先生柳〕指晋代诗人陶潜(渊明)。陶潜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疏勒出飞泉〕后汉名将耿恭事。耿恭攻匈奴以援车师,引兵驻疏勒(今新疆疏勒县),匈奴截断城外的涧水,耿恭士兵在城内掘井十五丈仍不得水。士兵渴极,饮马粪汁。耿恭向井拜祝,不久,水涌出,士兵高呼“万岁”。耿恭令士卒扬水以示匈奴,匈奴以为有神助,遂引去(见《后汉书·耿弇传》)。〔颍川空使酒〕指汉将军灌夫事。灌夫,颍川人,性刚直,常借酒发脾气,后被田蚡诬陷灭族(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节使三河募年少〕“节使”,古代使臣持皇帝所给的节以为信符,这里泛指一般受命办事的官吏。“三河”,汉时称河东、河南、河内为三河,这个地区的青年多从军者。〔越甲鸣吾君〕事见《说苑·立节篇》。越兵攻齐,齐国的雍门子狄说:“越甲至,其鸣吾君。”认为越兵惊动了齐王,因而自刎。〔云中守〕汉文帝时云中守魏尚,极得军心,匈奴不敢进犯,因斩获不多,被削爵为平民。冯唐对汉文帝说这是赏罚不公,文帝又恢复了魏尚云中守的职务(事见《汉书·冯唐传》)。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是较少的。王维的这首《老将行》虽然算不得长篇叙事诗,却可算得一首小型叙事诗。它通过老将的大半生经历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令人敬佩,也令人同情;令人赞叹,也令人惋惜的人物形象。这首诗分为三段,如果用音乐作比,则有三个乐章。第一段(从开头到“李广无功缘数奇”),可称之为出征曲。诗人先从老将的青少年时代写起。诗中没有点出老将的姓名,当然这也未必完全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我们姑且用“老将”代替他的姓名吧。十五至二十岁时的“老将”是一个机智英勇,勇武过人的少年。他能“步行夺得胡马”;他能独身一人射***山中的猛虎。其勇、其力、其能,比起三国时代的曹彰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后来“老将”从军了,他转战东南西北,屡经沙场,数立奇功。“一剑曾当百万师”是夸张,但从中我们可以形象地领略到“老将”的雄姿英风。在这样的将领统率下,“汉军”当然是一支能征惯战的铁军。他们奋勇***敌,势如破竹,直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在描写战斗情景时,诗中用了“蒺藜”一词。“蒺藜”即铁蒺藜。是古代兵家用来对付敌人骑兵的有效武器。这一句不仅写得生动具体,而且也说明“老将”不仅有勇也有谋。他并不是仅靠蛮力取胜的。然而,尽管英勇善战,尽管“老将”数立奇功,但他的命运却不济。诗中用了卫青和李广两个典故,以一正一反来同“老将”对比。卫青(实为霍去病)是幸运的:深入敌境,未遭挫败,因而轻取大功;李广是不幸的:虽才勇无双,屡战匈奴,数立大功,但未得大展其志,终于自***而死。那些位高名重的将帅,正象卫青、霍去病,而“老将”则与李广有着同样的命运。第二段(从“自从弃置便衰朽”到“不似颍川空使酒”),可称之为解甲归田曲。“老将”从战场归来,没有讨得一官半职,更没有荣华富贵。他被“弃置”起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位闲散的“老将”身体逐渐衰老,满头乌丝也变成白发。他的射术退步了,胳膊上也生了疙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