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灯谜史六_《春灯谜八首(其八)》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红楼梦诗词鉴赏《春灯谜八首(其八)》薛宝钗
薛宝钗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这是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薛宝钗所制灯谜。庚辰本所记灯谜,至惜春之谜而止。但回末另页存有此谜,并在谜前批明“暂记宝钗制谜云”七字。后人续书将此谜归属林黛玉,而另制薛宝钗“竹夫人”谜,甚为不妥。故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据戚序本,将此谜补属薛宝钗。此谜的谜底是“更香”。“更(geng)香”,是古代无钟表时,为报更计时而制造的一种线香。其计时之法是:或燃尽一根为一更,或将一根香分作五段,燃完一段为一更。宝钗此谜,本是人、物两指的。表面是暗示此物乃“更香”,实际却隐寓着宝钗凄孤寡居的结局。“朝罢谁携两袖烟”,由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中“朝罢香烟携满袖”句化出,谜中是指更香与宫中御香不尽相同,谜外寓有荣华过后两手空空,一无所得之意。“琴边衾里总无缘”,谜中是指更香,与弹琴时所焚鼎炉之香,以及用来熏被褥(衾,即被子)的熏香全然无关,谜外寓有宝钗与琴瑟和谐、同枕共宿的夫妻生活全无缘分之意。“晓筹”、“五夜”两句,是指更香与“更漏”的计时不同,无需鸡人报晓,也不烦侍女添水。“晓筹”,代指黎明时分。筹,即计时之筹码。古人以“更漏”计时,其法为:用铜壶贮水,水中放置筹码,上有刻度,水从壶底小孔滴落,筹码上的刻度便依次显示出来。晓筹,即是筹码上指示出黎明时刻。“鸡人”,指专职司晨报晓的宫中卫士。古代宫中不准养鸡,是由头戴“绛绩”(即红头巾),象征雄鸡之冠的卫士来传报时刻的,故称其为鸡人。唐代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文作》即有句云:“绛绩鸡人报晓筹。”“五夜”,即五更。古人将一夜分作五个时段,依次为甲、乙、丙、丁、戊,一个时段为一个更次。五夜,即戊夜、五更,是指黎明时分。“焦首”、“煎心”两句,是写更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由上向下、由外向内的焚烧之状,更是象喻宝钗将长年累月经受无尽的苦恼和熬煎。“光阴”、“风雨”两句,点出时光渐渐逝去(荏苒,即时光渐进貌),更香在逐渐烧短,因而唯愿它不管风雨阴晴如何变化,都要善自珍惜。这末两句,与其说是对更香的祝祷,不如说是宝钗的自我安慰和自我告诫。连贯起来,这谜面的大致意思是:朝罢归来,谁能两袖带回那御香的轻烟?我说的此物,与琴边之焚香、被褥之熏香全然无关。有了它,清晨无需鸡人来报晓,也不烦侍女为更漏把水添。日复一日从头至尾来烧焦啊,焚心的熬煎一年又一年。时光渐逝呵当珍惜,任凭那风雨阴晴在变迁。宝钗此谜,无一字言及“更香”,却又句句是在说“更香”。它以对比的手法,言及此香与御香、琴香、熏香大不相同,乃是为了计时的;而它的计时又与更漏不同,是以自身的燃烧为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