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李渔翻译_《清·李渔·柳》鉴赏
《清·李渔·柳》鉴赏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①,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 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②,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已,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③; 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以予为知己。
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④,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闲情偶寄》)
这是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妙文。作者除了写柳外,还谈种树,说鸟声……似乎纵笔所之,漫无中心,这便是“形散”; 但实际上全文又贯穿着从大自然中寻求一切乐趣的思想感情,这便是“神不散”。“形散”,使本文摇曳多姿,呈现参差美; “神不散”,使本文内涵丰富,具有诗意美。两美相合,读来自会使人兴趣横生,有美不胜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