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行王维_王步高《老将行》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王步高
少年十五二十时, 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山中白额虎, 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 ***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 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 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 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 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 不似潁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 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 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 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 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 犹堪一战取功勋。
王维
《老将行》是一首新乐府,《乐府诗集》载于《新乐府辞·乐府杂题》。这首诗叙述了一从小就从军的老将,驰骋沙场,出生入死,而得不到封赏,失职家居,过着闲散生活。而当边疆战事重起,他又不顾个人恩怨,愿再请缨报国。诗热烈歌颂了老将军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王维爱国诗篇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这部分写将军青壮年时期保卫祖国英勇***敌,却如李广一样得不到封赏。开头句“少年十五二十时”,写将军从军之年。“十五”、“二十”言其年轻,均非实指。将军从军后,作战英勇。“步行夺得胡马骑”句,用李广事,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在和匈奴作战中,一次受伤被俘,便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一匹好马,就腾身跃上,将之推***下,取其弓,而鞭马南归。诗中以李广的英勇比喻“老将”年轻时的勇敢。“射***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二句,分用周处,曹彰的典故,继续写“老将”年轻时的英姿。据《晋书·周处传》载,周处少年时武艺高强,曾射***白额虎。黄须儿,指曹操次子曹彰。据《三国志·任城王传》载,曹彰,须黄,他北征打了胜仗,曹操大喜,持曹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概写老将军的从军生活及勇敢***敌。“汉兵”二句,写老将军所带的队伍行动迅速。“汉兵”,借汉指唐。“蒺藜”,本指蔓生地上的草本植物,果实有角刺。诗中的蒺藜指铁蒺藜。用以布于地上,阻挡敌人骑兵。“崩腾”,溃乱时互相践踏。这两句诗写老将军很善于用兵。“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二句,收束上文种种,表明老将军尽管勇敢善战,却如李广一样未能封侯。前句王维误用典故。宋人张滋《诗学规范》指出:“不败由天幸,乃霍去病,非卫青也。”这批评是对的。《史记·卫将军列传》曰:“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大将军姐子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数奇”,运气不好,古代以偶为吉,以奇为凶。汉武帝曾嘱卫青,李广年老“数奇”,勿令与匈奴对阵。诗中以卫青比位高名重的将帅,以李广比喻老将。这两句诗极有名,它说出了一个道理,成功者常常出于侥幸,而失败者也并非无能而是机遇不好。这里诗人明确表示了对老将军的深切同情。
“自从弃置便衰朽”以下十句为诗的第二部分。写老将被弃不用以后的生活。这位闲散的老将渐渐衰老,岁月虚度,头发也渐渐白了。过去武艺高强射箭百发百中,而如今肘上如同生了个疙瘩,行动也不利落了。“飞箭无全目”句,语本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射中右目。这里只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以见其射艺之精。“垂杨生左肘”,语本《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说诗晬语》认为这里柳即疡之意,而王维称之曰:“垂杨”是误用。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则引《抱朴子·论仙篇》说明柳即垂杨。又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之理。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无论是否误用,此处的意思仍是明确的。“路傍”以下四句写将军被弃置不用后的贫困生活。他只能象曾为秦东陵侯、秦亡后沦为平民的召平及退隐田园的诗人陶渊明那样种瓜植柳,躬耕自食。苍老的古木连着深巷,冷落的寒山对着空寂的窗。显然,老将的住所已是门庭冷落,从无宾客往返,但他仍难以忘怀昔日的战斗生活,仍渴望象后汉耿恭那样与士兵同甘苦,而不象灌夫那样纵酒使气。“疏勒”,在天山北,今新疆吉木萨尔县附近,(天山南另有一疏勒,但非耿恭驻军之所)。后汉名将耿恭攻匈奴以援车师,引兵据疏勒,匈奴截断城外涧水,耿恭命士兵在城内掘井,十五丈仍不见水,士兵渴极,饮马粪汁。耿恭向井拜视,不久,水涌出,士兵高呼“万岁”。耿恭令士卒扬水以示匈奴,匈奴以为有神助,遂引去(事见《后汉书·耿恭传》)。“潁川空使酒”,用汉将军灌夫故事。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性刚直,潁川人,常借酒发脾气,后被丞相田蚡诬陷灭族。这一段既写了老将军闲置后的清苦生活,也揭示了他“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语)的矛盾心境,为下文作铺垫。
诗的最后十句是第三部分,写边塞战争又起,老将军捐弃前嫌,以国事为重,渴望重上前线为国立功。“贺兰山”,一称阿拉善山,在今宁夏中部,唐代常为战地。“阵如云”谓驻军很多、很密。“羽檄”,《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传”,传报。此句意为告急的文书不停地传至京师。边塞战争又起,持有符节的使臣到三河畿辅之地征召青年从军,皇帝诏令几位将军分路出击。“三河”,***称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为“三河”,与三辅、弘农同为畿辅之地。“五道出将军”句,语出《汉书·常惠传》:“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颜师古注曰:“祈连将军田广明,蒲类将军赵充国,武牙将军田顺、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以上四句铺写战争又起紧张忙乱的情景。闻此消息,老将军再也坐不住了。他把铠甲拂拭得雪亮,又练起宝剑,剑上星光随之闪烁。“铁衣”,***的铁甲。《木兰诗》:“寒光照铁衣。”“聊持”,且持。“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吴越春秋》:“伍子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予渔者曰: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值百金。”又吴均《边城将》诗:“剑抱七星文。”他擦铁衣、挥宝剑是跃跃欲试的动作。“愿得”以下四句则着力写他的内心世界。他渴望重新出战,手持燕地出产的弓去射***敌军的渠魁,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只要朝廷肯起用他,他照样能***敌立功。“耻令”句语本《说苑·立节篇》:“越甲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曰:‘昔者王田于囿,左毂鸣,车右请死之。曰,为其鸣吾君也。遂刎颈而死。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毂之下哉?车右可以死左毂,而臣独不可死越甲也?遂刎颈而死。是日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云中守”,指汉文帝时名将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不敢犯其境。嗣因所缴敌首差六级,被削爵。后冯唐在文帝前为他抱不平,文帝乃命冯唐持节赦魏尚罪,复其官职。“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北。
这首诗刻划了一位遭受不公平待遇的老将军的形象,表现了他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从艺术上说,这首诗章法整饰,又注意起承转合,层次分明而结构严谨。方东树评论说:“‘卫青’句陪,‘李广’句转。‘昔时’二句,奇姿远韵。‘贺兰’句转。”(《昭昧詹言》)固然,章法井然是本诗的特点之一,而运用大量典故则是此诗最显著的特点。使事用典,可以大大拓宽诗的容量,但也易晦涩难懂,而且此诗中个别用典并不准确,显得堆砌。但此诗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之一,其反映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是应当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