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作者是谁_《百字令》原文与翻译、赏析
《百字令》原文与翻译、赏析
萨都剌
登石头城①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②,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③,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艣④,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⑤,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⑥,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 ①石头城: 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②吴楚: 由南京城东望为吴,西望、北望为楚。③六朝: 指吴、东晋、宋、齐、梁、陈。④樯(qiang墙)艣:战船。樯,桅杆。艣: 同“橹”。⑤辇(nian碾)路:宫殿楼阁间的通道。⑥尊: 同 “樽”,即酒杯。
【词大意】 站在石头城上,四处远望,天地相接处是吴楚旧地,空旷辽阔。指点评说六朝时的历史陈迹,只剩下壁立的青山依旧。遥想昔日旌旗蔽日,战船帆影像是雾聚云屯,战死者的白骨如白雪覆野。大江南北,消磨了多少豪杰的生命。
过去帝王避暑的宫殿如今寂寞冷落,年年春天东风吹拂,宫殿楼阁的便道长满 了芳草。夕阳西下的松林小径上,鬼火时高时低,时明时暗。就在那觥筹交错的歌舞声中,镜里照尽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但不知什么时候,青发渐渐变白。千古兴亡、物是人非实在令人伤心,只有一轮明月从古至今照耀着秦淮河。
【赏析】 《百字令》即《念奴娇》。它吊古伤今,用的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韵。
整首词面对历史陈迹而发思古幽情,充满了苍凉凄楚情调。开始作者站在石头城上,居高临下,极目千里,总览全貌。先从大处着眼,“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登高远望,天地相连,长江两岸,辽阔无垠。此时尚未细数六朝胜迹,自然第一印象是 “眼空无物”。同时 “眼空无物”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惆怅心情:六朝繁华如一江春水东流,不见踪迹,只留下白茫茫大地一片,悲凉之感不禁油然而生。登高览胜,首先放眼远处,过后才会细细评赏,这符合人的观赏心理和习惯。
当年这里可不是 “眼空无物”,而是 “蔽日旌旗,连云樯艣,白骨纷如雪。”前两句写战争场面,水陆并进,旌旗遮天盖日,战船雾聚云屯。第三句写战争结果,死伤累累,白骨遍野。“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豪杰本当在其他方面发挥其聪明才智,可惜用在了争权夺利上。“消磨”二字传达出作者对豪杰才非所用的惋惜。字里行间也告诫人们,当年历史人物何等霸气,为一城一地得失,调兵遣将;为争天下,决一雌雄,结果呢?也不过留下一片白骨。当时风云人物何在?到头来还不是“眼空无物”,由此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
词的前片写豪杰争雄天下,下片写昔日帝王豪华生活的消亡。先写眼前所见,过去热闹繁华的王宫别墅而今寂寞冷落,只剩下残垣断壁。宫院小道无人行走,每年春天长满了荒草。花园松林小径早已无人游赏,太阳落山只有点点鬼火闪烁。
这首词写的是词人登石头城所见眼前的景色,进而引起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联想。昔日的繁华正是反衬今日的荒凉。六朝形胜地,如今“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艣” 留下的却是 “白骨纷如雪”; 帝王避暑的离宫而今连宫道上都长满了荒草;昔日的花园如今闪着鬼火;“歌舞尊前,繁华镜里”何等热闹,人却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衰老。这些都形成历史与今天的巨大反差。大江南北的英雄不存在了,青山还在;君王繁华的生活不见了,照过君王的明月依然挂在秦淮河的上空。又形成人生的短暂和时空的永恒之间的强烈对比。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人生的悲凉感,从而加强了作品的苍凉凄楚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