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中的名句是哪一句_《咏史(其一)·[晋]左思》原文与赏析
[晋]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左思(250?—305?),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他生活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已经形成的西晋时代。他虽然博学能文,但由于出身寒素,所以仕进很不得意,郁沉下僚,仅官秘书郎。
这首诗是选自作者《咏史》八首中的第一首。它表达了诗人愿为统一国家、安定边患效力的抱负,抒发功成之后归隐田庐的淡泊情怀。
诗一开头的四句,是说自己具有出众的文才。“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成人,束发加冠,但身体还不够强壮。柔翰,指毛笔,这里借用来指文学创作。卓荦,卓越、特异的意思。两句诗是表述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很会写文章了,而且博览群书,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左思确有才学,代表着太康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如他作诗,显得充沛劲挺,笔墨之间流宕着英风豪气,情调高亢昂扬,被钟嵘誉为“左思风力”(《诗品·宋徵士陶潜》)。他“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以贾谊的《过秦论》为典范,仿效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也就是以名篇作为自己写作的楷模。他如此自叙才能的超群,表明了胸中怀有大志。
诗中的
诗的末四句,是说诗人具有功成而不受赏的高节。“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眄、盼,都是看的意思。澄江湘,指平定东关,当时江湘(长江、湘江)均为东吴所占。羌胡,指当时我国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两句诗即指伐吴诏书中说的“孙皓犯境,夷虏扰边。……上下戮力,以朽夷句吴,北威戎狄”。这是左思“骋良图”的具体内容,说明他虽然不慕富贵而却有建立功勋的壮志。“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田庐,田园房舍,这里指故乡、故里。两句诗是说功成之后,谢绝封赏,归隐田园。诗人说:“吾希段干木”,他仰慕战国时魏国隐居不仕的贤士段干木。还说:吾慕鲁仲连”,他又敬重战国时齐国却秦军的高士鲁仲连。这两个人“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咏史》其三)。左思像他们一样,视功名利禄为浮云,在“弄柔翰”中一再表白了这种高尚的志向。
这首诗从诗人的热中用世中给人们的哲理启示是:人尽其才,有才不用是才的浪费。然而那时的门阀制度限制了诗人聪明才智的发挥,颇令人叹惜。难能可贵的是左思并不因自己才能的被埋没而就丧失了人生追求,在他的诗里没有一般失意士人的叹老嗟卑的腔调,没有攀龙附凤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有一心想去尽自己的才去报效国家的欲望。这种胸怀也反映了诗人意志力的坚强,它来自“有才必有所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诗人摒弃了“无功不受禄,受禄必有功”的官场庸俗哲学,在诗中抒写了自己有功于国而不受爵的怀抱,无疑这种知荣辱的人生观,是值得赞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