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韩愈《原毁》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原毁原文及翻译_韩愈《原毁》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①。重以周,故不怠;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 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 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 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 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 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②。是不亦责于己者重以周 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 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 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 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③。详,故人难于为善; 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 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 亦待其己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 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 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 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 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 之与也④;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 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 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 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⑤,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 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 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 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⑥!

【注释】

①重以 周:严格而全面。轻以 约:宽容而简单。② 病:缺陷。③廉:少。 ④与:朋友。⑤说:同 悦,高兴。⑥几:庶 几,差不多。

【鉴赏】 韩愈写 有五原《原 道》《原性》《原毁》 《原人》《原鬼》,本 文是其中之一。原 毁的意思是探求毁 谤滋生的根源。针对党同伐异,互相倾轧诋毁的时弊,作者写成此文,希 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通过责己、待人两个方面 对古、今君子进行比较,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得出怠与忌就 是毁谤根源的结论,谴责了恶劣的社会风气,也流露出作者才高遭妒的 感叹。

在语言表达上,大量运用对偶句,使得全文酷似骈文。作者有意运用 重复修辞手法,如古之君子一段中有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 其旧,今之君子一段中有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古 之君子一段中先有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 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后有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 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由于大量运用对 偶句,运用重复修辞手法,全文语言风格不像韩愈的其他作品那样盛气凌 人,而是谆谆叮咛,舒缓和气之至。

作者:徐薇知识来源: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18-220页.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