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韩愈(韩愈《杂说四》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杂说四韩愈拼音版_韩愈《杂说四》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④。食马者⑤,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①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于 世。后人用伯乐来赞誉那些善于发掘人才的人。②千里马:日行千里的良马。 ③骈:并,成双成对。骈死,即并头而死。槽枥(lì):马槽、马厩(jiù)。④食:吃。 尽粟一石:吃完一石粮食。⑤食马者:养马人。食(sì),同饲。

【鉴赏】本文又名《马说》,表面上是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抱 不平,实际上抨击了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通篇譬喻,以伯乐比喻统治 者,以千里马比喻有才智的贤士,作者为被埋没的人才鸣不平,议论中饱 含感情。

开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立论,说明人才的发现,关键在于有 无识才的伯乐。接着从反面说世无伯乐,千里马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默默 无闻而死,人才无法尽其才了。第二段,作者从千里马受到不合理的待遇议 论开去,发现了人才,还要恰当对待,使用得当,以其能千里而食之。如果 食不饱,力不足,自然才美不外见,人才不能展现出人才的特点。最后 一段,作者愤然揭露用马者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且狂妄无知地宣称,世间没有千里 马。作者最后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戛然作结,耐人寻味。作 者的正面意思,很容易让人知晓:对待人才,只有尊以适当之位,养以当享之 俸,委以重任,授以实权,方能展布其人才,成就其大事业。

作者:徐薇知识来源: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20-221页.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