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注释人教版图片_《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 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也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③,轻寡人与④?唐雎 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 直五百里哉⑤?
秦王怫然怒⑥,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 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 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⑦,以头抢地耳⑧。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⑨,彗星袭 月;聂政之刺韩傀也⑩,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11),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12),与臣而将四矣。若 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13),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14),长跪而谢之(15),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16)。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
①秦王:即秦始皇赢政,因当时尚未称皇帝,故称秦王。安陵:在 今河南鄢陵,属魏。②错意:措意,放在心上。错:同措。③逆:违背,不从。 ④与:同欤,语气词。⑤直:只。⑥怫(fú)然:勃然大怒的样子。⑦徒 跣(xiǎn):赤脚。⑧抢(qiāng):撞。⑨专诸:春秋时吴国勇士。王僚:吴王僚。 春秋时吴王寿梦的第三个儿子夷昧之子,名僚。他继位后,寿梦长子诸樊之子公 子光(即阖闾)不服,为了争夺王位,便派专诸藏匕首于鱼腹中,向吴王僚献食时, 乘机刺死了王僚,专诸当场也为王僚左右所***。⑩聂政:战国时韩国勇士。韩傀 (kuǐ):即侠累,韩相。韩国大夫严遂(字仲子)与韩傀有仇,便结交了聂政,并派 聂政刺***了韩傀。聂政也毁容自***。(11)要(yāo)离:春秋时吴国勇士。庆忌:吴 国公子,吴王僚之子。要离献计,使阖闾断其右手,***其妻子,自己假装有罪逃往 魏国见庆忌,并以破吴之策骗取了信任,后乘庆忌渡江至中流时,刺***了庆忌。要 离也伏剑自尽。(12)休:祥瑞。祲(jìn):不祥之气。(13)缟:白绢。素:白绸。缟素指 丧服。(14)色挠:(骄傲)的神色收敛下来。(15)长跪:古代的坐姿是双膝跪地,臀部 靠在脚后跟上。臀部离开脚后跟,直腰挺立,以示郑重,称长跪。(16)谕:同喻, 明白的意思。
【鉴赏】本文选自《战 国策魏策四》,唐雎不 辱使命唐雎为安陵君 劫秦王均是此篇的名 字。安陵是魏国附庸的 小国,地仅五十里。秦灭 韩、魏后,秦王用欺诈的 手段以五百里土地 来换安陵,想吞并安陵。 安陵君没有答应,就派唐 雎做使者去秦国交涉。 唐雎面对骄横阴险的秦 王,勇敢无畏,义正辞严 地与他展开针锋相对的 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 从而暂时保全了安陵。 文章以短小的篇幅生动地再现了唐雎与秦王之间的唇枪舌剑,颂扬了唐 雎忠于使命、不畏**、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也揭露了秦王蛮横狡 诈、色厉内荏的本质。
作者:张兰知识来源: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63-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