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记(钟惺《浣花溪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浣花溪记翻译及原文_钟惺《浣花溪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块①,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③,窈然深碧,潆回城下 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 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④,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 望如荠,水木清华⑤,神肤洞达⑥。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 半里。舁夫云通灌县⑦,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 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祠 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 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 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⑧, 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 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⑨,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 时也⑩。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 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磐折喧溢(11),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 人钟惺记。

【注释】

①块(jué):似环而有缺口的玉佩。②琅(láng)玕(gān):本指似珠 玉的美石,后常指青玉。诗人 多以青琅玕比竹。③绿沉瓜: 一种颜色深绿的瓜。④青羊 宫:成都西南著名道观,在浣 花溪附近。相传老子曾乘青 羊至此而得名。⑤水木清华: 水光树色清幽美丽。⑥神肤 洞达:从心神到肌肤都感到通 达清爽。⑦舁(yú)夫:轿夫 或抬滑竿的人。⑧严公:指严 武。严武任剑南节度使和成 都尹时,曾照顾过杜甫。严武 死后,杜甫无所依靠,于是离 开成都东下。⑨暇整:安详而 不烦乱。⑩如孔子句:据说孔 子在周游列国时,遭遇狼狈, 如丧家之犬,后到了陈国,住 大夫司城贞子家。(11)磬折:身形屈折如磐,这里指热衷于官场的人。磐,一种曲尺 形的打击乐器。

【鉴赏】浣花溪在成都西南郊外,景色秀丽。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 时,曾在浣花溪畔的草堂中住了四年。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浣花溪和杜 甫草堂的经历。作者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景与怀人相 互映衬。作者就像一名出色的导游,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带领我们游览浣 花溪以及杜工部祠的景色,让我们身临其境,同时领略诗人杜甫在穷困之 中仍能择胜而居的安详宁静的胸襟。

作者:陈敏婷,汪平秀知识来源: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17-419页.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