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满井游记(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袁宏道满井游记原文_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燕地寒①,花朝节后②,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 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③,至满井④。高柳夹堤,土膏微 润⑤,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⑥,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 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⑦。柳条将舒 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⑧。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⑨,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 鸟,呷浪之鳞⑩,悠然自得,毛羽鳞鬣(11)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 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12),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13),惟此官也(14)。而 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15)? 己亥之二月也(16)。

【注释】

①燕(yān):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北京一带。这一地区原为周 代诸侯国燕国故地。②花朝(zhāo)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 花朝节。③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④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 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⑤ 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⑥冰皮: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⑦如 倩女之(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 鬟一样。倩,美丽的女子。 ,洗脸。掠,梳掠。⑧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 容不高的麦苗。⑨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 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 驴。⑩曝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11) 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12)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通隳,坏、耽误。(13)潇 然:悠闲自在的样子。(14)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教授,是个闲职。(15)纪:记录。 (16)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鉴赏】本文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充分显示了作者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小修诗序》)的文学主张。

文章的开头不俗,写不能出游,因为气候恶劣。先写出不得,反而 引起读者对其出游的关注。这样,城内的局促寂寥就与后文描述的城外 盎然春色形成对比,得出结论:始知田郊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 知也。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于是得到 彰显。

接着笔锋一转写春游,十五个字简洁而准确地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 和行走路线,干净利落。作者由远及近,由面及点,层次分明地正面描绘 满井的春色。先写远景,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春雨蒙蒙,大地变得滋润, 但春天毕竟才刚刚开始,微润一词用得恰如其分。正因为是早春,草木 尚未繁茂,人的视线无遮无拦,才会一望空阔。用脱笼之鹄来形容 他乍见郊外早春景色的感奋和摆脱了城中局促的欢欣,也显得生动传神, 使景和情很好地融合一体。再写近景,用细腻的笔调写水,写山,写田野。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准确的副词来描写二月春水的形态、颜色、温度。采用 拟人的手法来描绘春临大地、山峰转翠的变化过程。抓住柳条和麦苗两 个特定的事物来描绘田野。作者通过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冰皮、水 波、山峦、晴雪、柳条、麦苗这几个典型事物,把满井初春的气象写活了。 作者将厌弃官场,欣慕大自然的主观感觉折射到山水景物中,成为王国维 所称赞的有我之境。

这篇游记的写景渗透着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 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 画意。

作者:张兰知识来源: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14-416页.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