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

  • 喜欢学习网
  • 2024-06-28 12:43:17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

童生试(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殿试(皇帝主试的考试)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乡试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而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殿试则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从童生到生员,是学子们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他们被视为未来的官员,在地方上享有一些特权,比如:可以见官不跪;可以免去差役和丁粮;家庭贫困的生员,还可以从学田的租赋中支取一些作为生活补助;如果秀才违犯禁令,所犯事情严重,地方官员也需先报学政,等到革除学籍后方可处置,如果所犯不重,就交由学政官员处理即可。

生员也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还可以作为考生的担保人。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是有一定名额的,用来增广生员。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另外还有贡生和监生,他们和生员属于同一级别,但身份要稍高一些,他们是国子监的学生,学习期满之后可以直接委任官职。

取得生员资格的考生,还要在贡院经过岁试、科试两次考试,选拔一定数额的生员参加在所在省城举行的乡试。定州辖区内的岁试和科试,也在定州贡院举行。而更高一级别的乡试,则在各地的省城举行。

清朝时期,全国共有15个乡试考场,由于河北为京畿之地,省城不再另设考场,河北区域考生要到京城参加顺天府乡试。

乡试通过者,被称为举人。从秀才到举人,对学子来说,可谓身份上的一次质变。秀才中了举人之后,就不再是普通的民众,而是正式进入到了“士”的阶层。如果县城有什么空闲职务,举人是可以直接上任的,虽然只是八九品的小官,但是好歹也是吃皇粮的“公务员”了。根据规定,举人还可以免交赋税,所以,很多的地主都给举人一定的好处,将自己的土地放在举人的名下,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中举者可以再到北京顺天府参加会试,考取贡士的功名。取得贡士身份后,学子们就可以到故宫的太和殿或保和殿,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中榜者,就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进士。

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身份,只有三名,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由于年代不同,第二甲和第三甲所选取的人数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人们常说的“连中三元”,指的是一个人连续考取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连中三元”,被看作科举考试中的至高荣耀,其实现难度可想而知。

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相关文章

  • 跨专业心理学考研是否有要求
  • 哦亚西啥意思
  • 宜昌初中排名
  • 商户单号是多少位
  • big怎么自然拼读
  • 争辩的近义词是什
  • 慢慢开头的成语
  • 柯南集数每集名称
  • 耽美词语的意思
  • 两字好词加四字的好词急用
  • 世界上最野性的房子(世界上最野性的房子)
  • 黑色星期天禁曲在线听(禁曲黑色星期天完整版)
  • 世界十大时装表演(世界知名时装秀)
  • 奥本山宫殿斗殴事件(奥本山宫群殴事件)
  • 十部经典电影(最值得看的十部经典电影)
  • 世界上最顶级的士高(最牛的士高)
  • 世界上最黑的孩子长大(世界最黑小孩现在怎么样了)
  • 失怙失恃(失怙失恃怎么读)
  • 世界上最诱人的蜜枣(蜜枣排行榜)
  •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后来指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