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月亮是红色的
当月球发生月全食时,此时太阳光被地球挡住,不能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但是波长较长的红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而照射到月球表面,然后再反射到我们眼中,从而我们就看到了“红色月亮”,又被称为“血月”,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奇观,不过这种血月的状态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我国能够看到的最近的一次月全食将会发生在2021年5月26日,大概会从凌晨2点多一直持续到早晨6点多,届时你将会看到迷人的“红色月亮”。
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光线的组成
大家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由光子组成,而光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其静态质量为0。光的波动性体现在电磁波方面,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代表不同的光。从光的电磁波谱上看,从短波长到长波长,可以分为γ射线、伦琴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
可见光。我们人类看到的部分,只是宇宙空间和地球上的物体,所发出光的辐射或者反射的很小一部分。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从380纳米到760纳米,在这个范围之内对应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靛和紫。
红外线。波长在770纳米到1米之间毫米之间的电磁波。
紫外线。波长小于390纳米到4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红外线和紫外线不能被我们的视觉所接收,但是通过光学仪器或者照相的方式可以用来测量和探测。
γ射线。原子在衰变和分解时释放的射线之一,波长小于0.01纳米,穿透力极强,携带的能量高,容易使活细胞中的DNA断裂,引起细胞突变。
X光。也称为伦琴射线,波长范围在0.01到10纳米之间,具有很强的粒子性,穿透力也很强,常用于医学检查。
无线电。波长大于1米,太阳光中所包含的无线电并不是我们现在应用中无线电波长的全部。
从对人体的影响来看,在可见光频率以下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而可见光对人体的影响很小。决定电磁波是否有害的因素,我们主要是通过电磁波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来判断。一般来说,具有强粒子性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而决定着电磁波粒子性和波动性强度的因素就是电磁波的频率。因此,频率越高,电磁波的粒子性越强。
上一篇:李姓的来源是什么
下一篇:体育运动铅球的重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