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苟利于民出自哪里?

  • 喜欢学习网
  • 2024-06-15 18:41:55

“苟利于民”出自《淮南子》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在当今世界,变革创新仍旧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淮南子》相传是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淮南子》写作特点

想象奇特,描写生动,气势不凡,带有浪漫气息。其文辞汪洋博洽,绚丽多采,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式,具有辞赋化特点。作者善于“连类喻义”,并有意“多为之辞,博为之说”,精妙传神的比喻和凝练隽永的格言在文中层见叠出。书中还有不少富含哲理的寓言,如“塞翁失马”、“郢人鬻母”等,深受读者喜爱。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的意义

因社会和自然在变化和发展着,因而人类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不断地“去其所害,就其所利”,以变化发展的自我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和自然。作者通过对远古以来礼乐变化发展的考察,强调了时变的重要性。他说:“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而近代的处事方法是好的,就加以继承和发扬。”治理国家虽然有常规,但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政治教化也要切实有效。所以法度要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礼节随习俗的不同而变化,这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这样一个目的。这也就是习近平主席说的,如果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就只会被历史淘汰。

相关文章

  • 跨专业心理学考研是否有要求
  • 哦亚西啥意思
  • 宜昌初中排名
  • 商户单号是多少位
  • big怎么自然拼读
  • 争辩的近义词是什
  • 慢慢开头的成语
  • 柯南集数每集名称
  • 耽美词语的意思
  • 两字好词加四字的好词急用
  • 世界上最恐怖的泳池(世界上最高的泳池)
  • 世界上最大的蛇吃人(世界上最能吃的蛇)
  • 宦海浮沉(宦海浮沉作者梁州牧)
  • 巴育为什么不杀了英拉(巴育 英拉)
  • 2021年7月6日是什么日子(2021年7月6日是什么日子生肖冲什么)
  • 世界十大黑帮老大排名(世界上最大的黑帮老大)
  • 9月10日是什么日子(9月10日)
  • 富士急鬼屋(富士急鬼屋真实事件)
  • 居民身份证号码和名字(居民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大全真实参考)
  • 世界顶级十大电音dj(世界顶级十大电音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