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认为,以为: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看法、判断。例如:《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可译为“用”、“拿”。例如:《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3. 表示依靠、凭藉。例如:《唐雎不辱使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4. 表示凭借、靠。例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 作宾语前置标志,无实际意义。例如:《何陋之有》。

6. 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例如:“以”字在句子末尾,起到补充音节的作用。

7. 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至。例如:《吾欲之南海》。

8. 表示时间、顺序,可译为“然后”、“接着”。例如:《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9. 表示目的,可译为“为了”。例如:《公输》:“成,将以攻宋。”

10. 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11. 表示手段、方式,可译为“用”。例如:《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12. 表示数量,可译为“以”表示约数。例如:《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多样,主要包括认为、依靠、凭借、表示时间顺序、目的、原因等方面。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