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忘形的词语解释

得意忘形(拼音:dé yì wàng xí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书·阮籍传》。

得意忘形指高兴的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常用于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有的态度。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得意忘形”。

得意忘形的基本释义就是:

得意:称心如意;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

古义:原指高兴得物我两忘。

今义:后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