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梦溪笔谈》中记载所见,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不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前人版印书籍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梦溪笔谈》对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对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熟悉并精通雕版技术,最终成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
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活字印刷
大家都知道印章原理就是把字先刻到玉石或者其他材质上,然后涂上颜料就可以印出字了,大多刻印个人姓名,以示诚信,所以直到现代印章依然是信用的代表,没被时代淘汰!所以在唐朝时期人们就从刻印章受到启发,把一篇文章上所有的字都先刻到木板上,然后就可以复制印刷出更多的文章了,这就是雕版印刷术了。
雕版印刷术有很多缺点,那就是一版一印,比如一篇文章需要印100份,那辛辛苦苦刻出来的版印完100份文章后就等于废了,别无它用,这既就造成了很大浪费。直到北宋时期毕昇的出现,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就是把每个汉字都雕刻制作成单独的字模,按照文章的顺序排列就组成了印版!这样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至于毕昇之前的印刷术到底是谁发明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都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而成为四大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