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一新的意思

耳目一新

听到和看到的都变得很新鲜,与以往大不相同。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修香山寺记

《修香山寺记》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为下邦(今陕西渭南)人,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十八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补盏屋(今陕西周至)县尉。不久人为翰林学士,改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傅”、“白太傅”。

成语典故

《儿女英雄传》是清道光年间写成的一部小说。小说的作者叫文康。文康姓费莫,字铁仙,满族人。

文康出生在声名十分显赫的满清贵族家庭中。他曾被任为驻藏大使,后因病没能赴任。文康生活的年代正是清朝开始走向末落的时期,清廷不断腐化堕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担心清朝的江山能否保得住。为此,他写了《儿女英雄传》,劝导八旗子弟振作起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在书中,他极力把朝廷描写成一个“盛世”,还为此虚构了一个五伦具全、花团锦簇的家庭。把主人公之一,十三妹何玉凤塑造成能飞檐走壁、精通武艺的侠女。本成语即出自该书的第二十二回:

话说何玉凤见母亲已死,家中再无牵挂,便一心要报***父之仇了。

安骥(书中另一位主人公)的父亲安学海见何玉凤报仇心切,就告诉她:“你的大仇人纪献唐因犯了重罪,已自尽了。他的次子纪多文也被朝廷判了斩立决,家人、女眷全都遣散为奴,男族也全部发配充军了。”

何玉凤见仇人已死,便要扶着母亲的灵柩上京去和父亲合葬。由于旱路运棺十分不便,因此只有走水路进京。

大仇已报,何玉凤来说的心情II然极为舒畅,因此一上船,便觉得处处都是“耳目一新”。

书的结尾自然是大团圆:何玉凤的丈夫安骥好事连连,最后位极人臣;何玉凤则喜得贵子。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