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孛尔帖是啥意思谢了!

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秘史》旁译按原语意译作“苍色狼”、“惨白色鹿”。《秘史》开卷以苍狼、白鹿为成吉思汗的始祖的这段故事,反应了成吉思汗远祖对过去森林狩猎时代鹿祖图腾观念的承袭以及后来进入草原游牧时代对狼祖图腾观念的承袭。鹿祖传说为鲜卑、室韦森林狩猎部落鹿图腾观念的反映。而狼祖传说在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部落中都有,如《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乌孙王昆莫由狼乳养育长大的故事,《北史高车传》载有高车始祖父为狼的故事,《周书突厥传》载有突厥始祖母为狼的传说。成吉思汗远祖原为山林狩猎人,后来走出山林西迁到草原上转变为草原游牧人,因此即继承了狩猎人祖先母系氏族时代的鹿图腾观念鹿祖母传说,后又继承了草原游牧民的狼图腾观念狼祖传说,这样就形成了《秘史》开卷所载的成吉思汗的祖先为苍狼、白鹿的传说。

——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

孛儿帖赤那:实际上是[Baurjihin]的蒙古语汉字记音结果,也就是“宝日吉合音”(赤=大da‘i’+火〃h〃ue=hi。)汉字记音。因为对於蒙古语语音与汉字读音的变化,尤其是中古汉字与现在的读音有了很大的差距,因为“孛儿帖赤那”之中的“帖”的【唐韵】他叶切tie,【集韵】【韵会】托协切。而“托”又【集韵】陟嫁切,音吒zha。而且“帖”字的古本音为:

帖=巾〃ji〃n+占zh‘an’=jiàn(古本音)

也就是文字自身的最初的记音为jiàn,而不是tiē.“赤”的读音现在为chì,而中古记音为:【唐韵】昌石切,音尺。而其小篆为“”即“大”与“火”的组合。其古本音为:

赤=大da‘i’\da+火〃h〃uo=hi(古本音),而汉字近现代因变化而没有了hi音,

因此蒙元时期“赤”的读音应为hi,而非chi。从而使得後世音译者依据“赤那”现在读音翻译而变成china,认为就是蒙古语[cono],蒙古勒津语音[cona],即“狼”,是不正确的。

孛儿帖赤那=孛〃bo〃儿e‘r’帖“ji”an赤〈hi〉那《n〉a=borjihin,即蒙古语[Borjihin]

“孛儿帖赤那”应该是按照现在读音的真正的汉语直接记音为:“宝日吉合音”即[Baurjihin]家族的由来,也就是对“孛儿只斤”的最准确的现代汉字直音音译。而“孛儿帖赤那”就是最早的“宝日吉合音”[Baurjihin]的蒙古语汉字记音。如果“赤那”是“狼”的话,直接可以用“穿”或者“窜”了事了。因为“狼”的蒙古语音就是chuan,它的直接记音就是“犬”。蒙古语音[cono]的蒙古勒津语音chuan,正好与汉字的“犬”相对应还不如直接用“犬”或者向历史古籍上记录的“犬戎”之“犬”了。因而就不必费神用“赤那”了。故此“赤那”不是“狼”。即便是“狼”也是人名,而不是动物“狼”。正如***命中还有“铁狼”,也不是指用铁造的狼。***的名字:狗剩,也不是狗吃剩下的,或者狗生的。蒙古人的人名中用猛兽之名的也比比皆是,如“阿日斯楞[Arsileng]”,蒙古语即狮子。巴人bar,蒙古语,老虎、虎。昄步日banbur即蒙古语,为豹子。特麼仁川temurchuan,即铁狼。等都不是动物,而是人名。

豁埃马”guaimag,也就是蒙古语gooiimag,“豁埃马”实际就是“高由马”也因此将“孛儿帖赤那”与“豁埃马阑勒”直译成“苍色狼”、“惨白色鹿”,纯属於对蒙古语古语音以及汉语中古音变化一窍不通者的曲解!也是对於蒙古人的侮辱!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