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白——青莲居士 2、唐代诗人白居易——香山居士 3、晚唐的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耐辱居士 3、南唐后主词人李煜——莲峰居士 4、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六一居士 5、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居士 6、北宋词人周邦彦——***居士 7、北宋文学家李之仪——姑溪居士 8、北宋词人秦观——淮海居士 9、北宋词人陈师道——后山居士 10、南宋词人叶梦得——石林居士 11、南宋词人陈与义——简斋居士 12、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居士 13、南宋词人辛弃疾——稼轩居士 14、南宋诗人张孝祥——于湖居士 15、南宋词人张元干——芦川居士 16、南宋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 17、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幽栖居士 18、南宋诗人曾几——茶山居士 19、南宋词人刘克庄——后村居士 20、元政治家与诗人耶律楚材——湛然居士 20、元书法家陆居仁——瑁湖居士 21、元代画家倪瓒——云林居士 22、明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徐渭——青藤居士 23、明代大思想家李贽—— 温陵居士 24、明代散曲家薛论道——莲溪居士 25、明代诗人文征明——衡山居士 26、明代文学家唐寅——六如居士 27、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蝶庵居士 28、清初六家之一吴历——桃溪居士 29、清诗人画家钱载——万松居士 30、清代伟大小说家曹雪芹——芹溪居士 31、清代文学家袁枚——仓山居士 32、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柳泉居士 33、清末大学士翁同龢——瓶庵居士于湖居士是张孝祥
历史上哪个诗人最帅?
李白啊,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释明心法师确有其人吗
确有其人。
释明心法师,浙江省永嘉县普安寺住持,2009年剃度出家于永嘉县妙智寺。2009年至2013年在北京法源寺就读于中国佛学院。
1999年,顺利通过考试进入某镇***工作。竞争挺残酷,140多名大中专生参考,仅7个名额。有个铁饭碗,意味着将来衣食无忧,命运就此改变。
这样一过就是十年,其实我早不想再过这无聊枯燥的生活,但要改变很难,一则工作来之不易,父母不会同意辞职;再者自已除了玩游戏拿手外,似乎也是一无所长,就这么消极地过一天算一天。我象只迷途羔羊,没有方向,没有理想,颓废堕落,沉迷于电子游戏。
扩展资料:
释明心法师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佛法,点燃了心灯,让我看到了解脱的希望。06年10月,上网时偶然听到一首佛曲《轮回》,马上被那悠远空灵的音乐给震撼了。
不需要任何歌词,只是简单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伴随着引謦、木鱼的敲击声,仿佛让我看到深山古刹,禅影僧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般的丛林生活。
一向多愁善感动的,听着听着泪水便已盈满眼眶,正是向往的世界,于是开始研究佛教对宇宙及人生意义的阐释,接触到真正佛法教理,了解六道轮回,
中国古代的十大居士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十大居士:
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淮海居士秦观,易安居士李清照,石湖居士范成大,幽栖居士朱淑真,六如居士唐寅,柳泉居士蒲松龄。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夫赵明诚,卒于宋南渡时。易安晚年,流寓在浙江金华、绍兴。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父母早亡,家境贫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初授户曹,历官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累官起居郎。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号称“中兴四大诗人”。晚年退居故乡石湖。有《石湖词》。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以及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也宣传、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四大才子帅哥是谁??求大神帮助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伯虎 [编辑本段]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祝枝山 [编辑本段]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祝枝山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文徵明 [编辑本段]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徵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他的绘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徵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文徵明的小楷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行书主要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智永,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文徵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祯卿 [编辑本段]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那个因长得太帅而走红网络的和尚被富婆送豪车追求,近况如何?
不得不说,在这物质纵横的社会,还能有这样一股清流和尚可真是难得。毕竟和尚也是人,也需要生存,真的能否做到古代佛家人一样不为外界物质所牵动吗?但这位帅气和尚做到了,并且在佛法修炼中也是取得显著效果,许多香客也是慕名远去他所主持的寺庙,一是为睹他的容颜,一个是潜心学佛。
逃开“桃花运”
这个长相帅气且拒绝富婆豪车追求的和尚名字叫金汉杰,他出生在浙江的一个美丽小镇上。在没有出家之前,和多数普通青年男孩一样,喜欢动漫和游戏。不过,他并没有同龄人中的叛逆感,相反他很优秀,是一个听从父母安排且爱好学习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公务员,端起金饭碗。因自身长相帅气,工作稳定,也没有风流浪子的性格,深受女孩子喜爱。
放弃“金饭碗”
可正是这样的“桃花运”让他十分苦恼,闲暇时候的他时常对生命意义充满疑惑。也正因为想要打破这样困惑,有一天无意间点开佛教音乐《轮回》,让他发现了佛教世界的奥妙,同时也爱上这个世界,并想要进入寻找本心。当时的金汉杰内心产生出家的想法,可这对于忠于世俗的父母来说是一个天大打击,甚至为打消这样想法,父母直接让儿子相亲。可这样的举动让金汉杰很难接受,最终选择离家出走,而父母也是在寺庙找到自己儿子。
考入“佛学院”
因有离家出走事情发生后,父母跟金汉杰来了一次彻夜长谈。而也是聊天中,父母知道孩子的苦恼,最终也是尊重孩子选择,让他选择上了一个可以给自身带来清净的道路。父母虽然心中不舍,但最终还是忍住心痛让他去皈依佛门。而金汉杰自身也很努力,报考佛学院,最终以诚心考入佛学院,从此在北京宣武区的中国佛学院清修学习,在佛学院里他获得了“释明心”的法号。
学校遇“富婆”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进入佛学院时期,遇到了一个疯狂追求的富婆。这个富婆同其他美女一样,也是看上了长相,于是展开疯狂追求。在富婆眼里,她相信自己魅力是足够大的,也认定对方出家是生活不如意,于是不断示爱甚至以赠送豪车追求。可没有想到是,这些都一一被拒绝,哪怕四百多万的豪车在释明心眼里,也丝毫没有吸引力。释明心的拒绝,最终也让富婆放弃了,他一心爱破红尘,她最终爱而不得。
建立普安寺
因拒绝富婆事情走红后,释明心受到外界干扰也更多,毕竟人都有好奇心,所以也有不少人去他所在学校去看望。不过,他一心要学佛,所以对于外界事情也是纷纷拒绝不迎合。久而久之,外界也是慢慢淡失好奇心。在佛学院学习4年后,释明心以优异成绩毕业。不过,他放弃了去出名的佛寺,而选择同校友们一起回到家乡,筹集善款,建立普安寺。在他努力宣传佛法,积德行善后,寺中香火十分旺盛。
更换寺庙弘扬
在家乡建立起来的普安寺香火兴旺起来后,他又选择了一些偏僻、荒废乡村小寺庙去当主持。在他眼里,这样的一个地方,信佛的人几乎没有,方圆百里也没有居士,而这正是他需要去做的,这个能更好弘扬佛法。也有他的到来,不久小寺庙香火又兴旺起来了,在他感召下越来越多信众。而他在这个寺庙香火旺后,又选择另一家,一直在弘扬佛法的路上......
因为长相帅气且是一个虔诚信奉的和尚,他备受关注,如今许多香客都慕名远去他所在的香庙。这样一直在弘扬佛法的生活,在他眼中十分安逸,让自己也忘却生活困惑困恼,唯一缺点可能还是长相,容易让别人花痴。不过,也在不断修炼中如今释明心生活是很释怀了。跟大家印象中的和尚不同,释明心好学上进且时刻保持与时俱进,他有自己社交软件,会分享,时刻保持与社会接轨。偶尔也会玩电子游戏,做体育运动,在他眼里这样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状态!
总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些人以物质生活为重,有些则是以精神生活。毫无疑问,金汉杰属于后者,他喜欢追寻生命的真正意义,喜欢佛性世界的生活,虽有帅气长相看似耽误,但这难道不也是惊艳世界的一种方式吗,我们学会接纳就好,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