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取巧——投机:利用时机钻空子。取巧:采取狡猾的手段占便宜。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
[解释]: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例句]:考试应凭实力,不可投机取巧,心存侥幸。
例子:一只懒惰的乌鸦,觉得整天跟同伴一起寻找食物真得太辛苦了,所以经常偷懒。不过同伴们一直对他很忍让,他仍然不知道满足。
有一天,他看到鸽子被人类饲养在鸽笼里,不用风吹日晒,白天还能出来透透风,就羡慕不已。于是他用颜料把自己的羽毛染得像鸽子一样白,趁着鸽子傍晚返回鸽笼的时候,混了进去,分享他们的食物。一开始,乌鸦不出声,鸽子就把他误认为是同类,对他客客气气 。
乌鸦心想:终于可以摆脱以前的生活了,想起那些吝啬的乌鸦我就生气。想着想着,一时疏忽,竟然发出了乌鸦特有的声音,鸽子们这才发现他的羽毛只不过是染白的而已,于是纷纷往他的身上吐口水,把他那染白的羽毛弄得又是黑又是白的,然后把他驱逐出鸽笼,
夜晚来临,天气变冷,这只懒惰的乌鸦已经习惯跟鸽子分享人类提供的食物,所以已经失去了捕食的能力,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同类那里去。可是他已经把自己的羽毛染白了,又被鸽子们弄得不伦不类,所以当初的伙伴已经认不出他了,即使认出来,也不愿再接受他,于是就把他当成入侵者赶出门外。懒惰的乌鸦妄图不劳而获,现在却连一个安身之处都没有。
关于用智慧投机取巧的故事,要现代的,急急急
让 意味着付出,然而聪明的人往往在让的付出之后,却有着更大的收获 让利才能赢利,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是一开始就向中国倾销商品,而是采取“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先无偿向中国提供价值400万美元的可乐灌装设备,花大力量在电视上做广告,提供低价浓缩饮料,吊起你的胃口,使你乐于生产和推销美国的可乐,而一旦市场打开,再要进口设备和原料,他就要根据你的需要情况来调整价格,抬价收钱了。10年来,美国的可口可乐风行中国,生产企业由一家发展到8家,销量、价格也成倍增长。美国商人赚足了钱,无偿向中国“让”的利已不知收回几倍,这就是先让你尝到些甜头割舍不掉,然后再实施自己的计划,这种欲擒故纵之术,在商场中比比皆是。
有个大的电器公司,其产品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急需扩大生产规模,但公司当时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搞扩建项目,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兼并其它的小企业,利用改造小企业原有的设备。如何兼并对方?如果对方一点好处都得不到,怎么会俯首称臣呢?电器公司给小企业三大好处:
一是抽一部分技术人员对小企业职工进行培训;
二是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小企业原有设备进行改造;
三是在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小企业可使用公司的品牌。
结果轻而易举地吞并了这些小企业,使这家大电器公司,少花70%的资金,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盈利。这就像先播种后秋收一样,先让利博得对方的好感,达到你的目的,这比主动冲击成功率要高得多。
有没有因投机取巧失败的事例?
有因投机取巧失败的事例。例如:
你以前,班里有一位同学平时成绩非常好,但是在高考的时候就是成绩非常差,当时老师们都非常诧异,后来才知道这位学生他在平时的时候就是经常做小抄,因为做小抄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多了,连他自己都觉得他应该就是属于优等生之类。
而高考是没有办法去作弊的,因为作弊的话他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所以这时候就体现他原本的实力。因此,这件事告诉我们偷机取巧的话是容易让人产生幻觉,而因幻觉产生的实力,其实并不是本人真正的实力。
脚踏实地的体现:
1、人要脚踏实地,就要坚持不断学习。“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有些人初到单位或职场,有着文凭学历高的优势,难免或多或少有些心浮气躁,或者屈才的心态。但是真正在面临工作棘手问题或者处理重大事件的时候,会发现自己难以应付。
2、脚踏实地大干苦干,把工作或学习上的每一件平凡事做到极致,争取有朝一日能在人生的长空中振翅飞翔。
3、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目标而学会奋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假,但做人的目标不是短暂的,而是要有一个值得我们去奋斗的目标。奋斗其实很艰难,但成功的岸上有许多的喜悦和掌声。
随机应变与投机取巧
都说当今社会是投机取巧的社会,善于发现"机"和"巧"就会嬴,会发财。我以前是一个工科生,对投机取巧也很反感,对善于投机取巧之人嗤之以鼻,当作小人而远离之。然而时代在变,随着我工作阅历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进了现在的大学和所学专业的学习,感觉到事物不是绝对的,有些事与其说是投机取巧,倒不如说是随机应变。
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古代故事,说的是有一客人进了孔府,见到有一个学生在扫地,问他一年有几季?孔子学生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呀。对方说:不对,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并说如果我说对了,你给我磕三个头,你对了我给你磕三个头。此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要老师评判,孔子竟然判学生错了,向来人磕三个头。学生吃惊了,后来质疑孔子,孔子说,你没见那人穿一身绿,是个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没有见过冬天,他哪里有四季?!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都发人深省。正如我们的财会学,它就是相当于一年四季,是亘古不变之学说。但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会制度却是与时俱进的,税收政策也在变化,如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就是里程碑式的变化。假如我们不能适应这个变化,不能发现"机"和"巧",我们的企业怎么能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生存和发展,我们的财务人员如何称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必须随机应变。也就是说不能做三季人,必须做四季人!
也许有人会说,随机应变是应该的,而投机取巧是要摈弃的。在他人看来,投机取巧是贬义词,而随机应变是褒义词,性质不同。投机取巧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两面三刀之作。试问如果见人不说人话而说鬼话,岂不鬼话连篇!如何有一天真的见到鬼了而不说鬼话那又如何沟通呢?什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应该区别对待才行。其实这只是个"度"的问题,投机取巧不过度,就是随机应变,都是说的相机行事。把握好度才能顺利达到目的。正如前面所说的都改增值税了,还能用营业税的方式去处置财务吗?但没接触过增值税制者能说一年有四季吗?
我对本专业和各门课程的学习,觉得应该用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去体会,去消化。既要认真汲取课程的系统知识,又要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当今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把财会知识与当今财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联系起来。又如学习 市场营销、管理经济学等课程,不能局限于知识本身,而要拓展知识空间,打造交流平台,不当三季人,要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去攀登知识高峰。
但是随机应变绝对不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随机应变也必须是非分明,必须有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就象我们不能去钻财务空子、法律的空子,去挖国家的墙脚,成为社会的蛀虫,走到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而是要把国家好的政策好的制度用来造福社会与人民,提高它们的效率,实现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梦,发挥正能量。因此在本专业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不死记硬背、不固守成规,研究"机"、寻找"巧",是为了多快好省,事半功倍!随机应变是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才是它的真正的价值取向。
2017、5、5修改
什么叫投机取巧?
释义
利用时机,获取利益。※语或本《庄子.天地》。
典源
※《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1,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2,汒3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1) 夫子:指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2) 之:往。
(3) 汒:音ㄇㄤˊ,同「茫」。模糊、茫然。
典故说明
「投机取巧」,就是利用时机,获取利益。这里的「投」是投合、迎合的意思。「机」是时机、机会的意思。这句成语具负面语义,经常用来批评一个人机谋巧诈,用取巧的方法谋利。如果从这个语义去推究它的典源,可能是从典籍中的「机巧」一语蜕变出来。《庄子.天地》说了一段故事:有一天,子贡由南方楚地北返晋地,经过汉阴。他看到有一位老丈正在菜园里工作。老丈从井里舀水,一瓮一瓮地灌溉着,花了很大力气,但是功效有限。于是子贡跟老丈说:「有一种机器,一天可以灌溉百畦,用力少而功效大,您为什么不用呢?」老丈问说:「你说的是什么?」子贡说:「那是一种叫槔的器具,凿木制成,后重前轻,取水像抽水,滚滚而来。」老丈一听,先是有点生气,然后笑着说:「我听说,使用机械的人,必定要了解相关的事,人的心中一有了这些事,就会存有机心。一有机心,就难以纯净。心神一复杂,离道的境界就远了。你以为我不知道槔这种器具吗?我是觉得用这种机械来做事,实在羞耻!」子贡听到老丈这么说,觉得很惭愧。后来他的学生问起这件事,子贡说:「一个人若是去追求功利机巧,就会忘掉他受于自然的本心。」庄子所使用的「功利机巧」说法,可能就是后来「投机取巧」的典源。
书证
无书证
词典附录
修订本利用时机,获取利益。如:我们做事要务本踏实,不可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