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是一个识利害,知进退,富胆识,有智勇,性刚烈,无畏惧,明大义,宽同仁的人。
从历史描述中看,蔺相如还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以及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一己荣辱为念的高尚品德的人。蔺相如聪明,这从流芳千古的“完璧归赵”故事中可以看出来。蔺相如勇敢,从渑池之会中可以的出来。蔺相如大度,从负荆请罪中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机智,从其为国家利益着想、顾全大局的处事方式可以看出来。
2、富胆识,有智勇
蔺相如被赵王召见,他当即表态,自己能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短短数语,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气,有决心,有自信的蔺氏先人跃然纸上。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毫无畏惧,而是审时度势,恰当分析形势,步步为营,晓秦王以利害,最终全璧全身而归。
3、性刚烈,无畏惧
在渑池会中,蔺相如再现其刚烈无畏的气慨。秦王仰仗势强,想在渑池会上羞辱赵王,让赵王在酒习宴上鼓瑟。蔺相如马上命令秦王击缶。秦王怒,不许。蔺相如并未胆怯,而是继续请求秦王击缶,
秦王不肯,蔺相如则告诫秦王:“五步之内,就让秦王见血”看似温言柔语,却是软中藏锋,绵里藏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面对秦王持刃左右,蔺相如是没有害怕,怒目相视。蔺相如一张目,秦王左右便被吓退了。
4、明大义,宽同仁
蔺相如被拜为上卿后,廉颇因认为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却居于上位,所以无法容忍,扬言:“必须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避免与廉颇打照面。为了避免在朝堂之上与廉颇见面,干脆常请病假。
有一次在路上与廉颇相遇,自己则远远避开。蔺相如这种在廉颇面前畏首畏脚的做法,实在让他的门人看不下去了。大家说,我们背井离乡离开亲人来投奔你,是因为听到你的“高义”大名,现在见你在廉颇面前这样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就是一般人也不会这样,何况你是个为相之人?
我们还是走吧。蔺相如反问门客:“你们说廉颇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呢?”大家说:“当然是秦王了。”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叱责他,羞辱他的大臣。我虽然无能,还不至于畏惧廉将军。我想的是,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赵国有我与廉颇的原因。
如果我们两个人因为私仇争斗起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却对国家无利。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要先国家之急,而后才可以讲私愤。”正是蔺相如这种深明国家大义,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舍私为公的高尚品格,折服了廉颇。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义正言辞后,深深地为自己的小肚鸡肠而悔愧,这才有了有了流传千古的“负荆请罪”。***同志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廉颇将军真无愧也。
自此,两人结成刎颈之交,以生死相许。我个人认为,司马迁之所以把廉颇与蔺相如同列入传,正是两个人各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优秀品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