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事件之谜(什么是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政策的***,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史称此为“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可以说是中国最为出名的军舰之一,有“浓缩的中国现代史”之喻。它原名「永丰舰」,是清***在1910年以68万银元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制的钢木结构炮舰。战舰于1913年建成,舰长65.837米,宽8.8米,型深4.5米,设主副炮8门,最快航速每小时25公里。

武备平常的中山舰却与诸多历史事件有关联。1922年,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击总统府,图谋加害「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在深夜突围后即登上「永丰舰」指挥平叛,历时55天,使此舰成了他的流动总部。1924年11月,孙中山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转赴北京共商国是,次年3月在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后,3月30日广州国民***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并于4月13日举行更名仪式。一年后,中山舰又因***制造的「中山舰事件」而再度闻名天下。

1926年3月18日晚,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指使亲信,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李之龙家中传达命令,声称奉校长命令,要海军局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其实,这是***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即制造假命令将把中山舰调出广州,以便为其罗织罪名埋下伏线。

李之龙接令后,随即通知中山、宝璧两舰于3月19日晨开往黄埔,向军校教育长邓演达请示任务。邓却回答:不知道有什么任务(邓反对***独裁,是***中比较坚定的左派。李之龙接到的命令是以邓的「电话」为名为转达的,此实为蒋等人玩的一箭双雕之计)。因此,中山舰等当天下午返回广州。

这时,***和属于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开始放出谣言,称“***要暴动”、“李之龙要造反”和“共产派谋倒蒋、翻国民***,建立工农***”等。同时,***开始大举逮捕***人。3月19日深夜, 蒋秘令逮捕李之龙、解除中山舰武装,派兵包围省港***委员会以及苏联顾问和***人的住宅以及全市***机关,还扣押了军内***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40多人,严密监视邓演达。当广州市内一切布置妥当后,***电令驻扎潮汕的第一军,将全军党代表撤销并驱逐,以***为代表的全体***员退出该军。

***等人制造「中山舰事件」,目的是夺取在粤海军实力(***完全清除了***第一军的***员,完全掌握了第一军的军权,使其成为***的嫡系部队),清除军队中的***力量。此举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右派势力分裂国共合作、企图夺权的信号。

历经磨难的中山舰则在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于长江武汉附近江面被日军击沉。59年后即1997年,这艘名舰被打捞出水。

2008年5月15日,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武昌下水,计划5月底回归其殉难地湖北武汉金口,落户武汉市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修复后的中山舰不能自航,但已恢复自浮能力,舰体在水上基本能保持平衡,将借助大型漂浮设备“航行”。

三二0事件名词解释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

1926年3月18日,***为了排斥***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阴谋暴动。20日,***以此为借口,命令逮捕了李之龙。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拘留第一军第二师中的左派党代表和政工人员四十多人,宣布广州全市***,还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对这次事件,***、***等人主张依靠工农群众,坚决进行反击,打击***的反动气焰。但是,由于陈独秀为首的**中央采取退让政策,以***为首的全体***员退出第一军,***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三名反对***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中山舰事件是***打击***、篡夺领导权的开始。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它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1910年由清***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订造。1912年6月建成下水。1913年加入中国海军。1922年6月孙中山先生登临该舰指挥平定陈炯明叛乱。1925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永丰舰易名为中山舰。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同年10月24日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被日机炸沉于长江金口水域。1997年打捞出水。2001年修复竣工。2008年5月陈列于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

中山舰事件名词解释

1926年3月18日,广州国民***海军局代局长、***员李之龙接到命令,将中山舰派往黄埔调遣。中山舰驶往黄埔时,***否认有任何调舰命令。这时有谣言说苏联顾问和***员要劫持***。3月20日,***在广州实行紧急***,逮捕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员,解除省港***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这就是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零事件。中山舰事件后,***和***提议对***采取强硬态度。**广东区委负责人也主张反击江。但苏联红军在广州的布布诺夫使团不赞成反击,认为左派势力不足以与***抗衡。受其妥协态度的影响,陈独秀看不清事件的实质和***的阴谋。在妥协政策的指导下,**中央接受了***的无理要求,将***员撤出了第一军。在***员被迫退出第一方面军后,***和***建议将这些部队派往其他军队,但**中央没有接受他们的正确主张。***的中山舰事件不仅打击了***,也打击了汪精卫和***左派,大大加强了他的政治军事地位。这一事件成为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发展的转折点。[1]

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又称“三二O”事件,1926年3月20日,***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是大革命时期***为同***争夺领导权制造的打击***人的阴谋事件。1926年3月18日, ***为排挤***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其盟弟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员)速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3月19日, “中山”舰开赴黄埔之后,***否认曾有调令,诬陷“中山”舰擅入黄埔,是***阴谋暴动。并以此为由,在20日逮捕了李之龙,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委员会,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装,派兵逮捕和监视***人,宣布广州全市***。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在事变发生后采取退让政策,党代表制度被取消,使全体***员被迫退出第一军,第一军军权被***所掌握,3名反蒋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这次事件是***阴谋打击***的一次不流血的政变演习。

中山舰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山舰事件是***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的政治事件。

1926年3月20日,***调动军队宣布***,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

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为首的***员。中山舰事件是***为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的政治事件。

对于这次事件有两种猜测。有人认为是蒋中正故意将中山舰调动又矢口否认以制造借口打击中国***。

也有人认为这是和西山会议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等故意向李之龙假传蒋中正的指令,两边离间中国***和中国***。

扩展资料:

大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合作的重大事件首推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悍然下令,占领中山舰,逮捕时任海军局代局长和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并在广州部分地区实行***。

通常以为这是***向***挑衅的一次阴谋,但读过《细节》一书后发现,这不过是由于中山舰的临时调动引发的一场误会。

敏感而多疑的***,误以为汪精卫和苏联顾问季山嘉试图把他劫持到中山舰上,送往苏联。不过仅仅十几个小时之后。

即事变当天下午,当蒋意识到这完全是自己的主观猜忌后,他就取消了***,下令交还收缴的武器。

参考资料来源:—中山舰事件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