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最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安徽行政区划大调整规划)

安徽的省内行政区域划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奇葩的,环顾周边,跟安徽地域面积差不多的省份,安徽算是地级市数量较多的省份了。

山东:15.79万平方公里,16个地级市。

河南:16.7万平方公里,17个地级市。

湖北:18.59万平方公里,12个地级市。

江苏:10.72万平方公里,13个地级市。

浙江:10.55万平方公里,11个地级市。

江西:16.69万平方公里,11个地级市。

安徽:14.01万平方公里,16个地级市。

无论是从人口还是辖区面积,安徽跟河南、山东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安徽的地级市却有16个,其中不乏地域狭小、人口稀少的地级市。

由于建国初期,华东地区的能源需求极大,安徽的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就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成立了地级市。在几十年前,依托资源优势,安徽这四个城市都发展得风风火火,但是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的出现,四者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增长乏力、经济活跃度不高的特性,除了马鞍山经济转型初步获得成功,淮南、淮北、铜陵仍然在步履艰辛的前进。

其次就是安徽有的地级市人口数量极少,皖南地区为最,其中黄山跟池州才100万人出头,这跟皖北的县级单位基本处于一个水平,这么少的人口基本不可能撑起一个城市的基本骨架。

安徽进行区划调整是势在必行,减少地级市数量,扩充地级市体量不仅可以精简政务体系,更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的集中在有限的地级市核心区中,做大每个城市的核心区域进而增加每个城市的竞争力跟产业吸引力。淮南、淮北转型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太少,支撑不起一个城市另谋支柱产业。

如果安徽要进行区划调整,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案用以选择,我的个人看法仅限抛砖引玉之用。

合肥:作为安徽省会,现阶段的合肥已经没有必要再进行扩张,虽然舒城历来属于合肥,但是现阶段的六安离不开舒城。

芜湖、马鞍山、铜陵(枞阳还给安庆):芜湖作为安徽的副中心城市,无论是人口还是辖区面积都远落后于内陆省份的洛阳、襄阳、赣州、岳阳等城市。芜湖旁边的马鞍山、铜陵同样属于地小、人少的资源型城市。三者合一之后的人口、经济体量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集中力量发展芜湖主城区,铜陵跟马鞍山的市区可以作为副城区进行建设。这样以来不仅可以让芜湖的副中心更加实至名归,更可以让芜马铜三市经济中心远离南京,减弱南京的虹吸效果,把更多的人才跟资源留在芜湖,留在安徽。

安庆(加枞阳)、池州:直到如今,安庆的发展遇到很多问题,如支柱产业单一、经济活跃度不够、地域限制严重等等。支柱产业可以培育,经济活跃度也可以进行***、提升。但是地域限制却很难得到解决。安庆的江对面就是池州东至,如果池州可以跟安庆合并,那么安庆也将实现跨江发展。虽然跨江发展的难度较大,但是远景还是很美好的。并且池州不仅人口少,经济实力也是常年跟黄山争夺倒数第一的存在。人少、钱少、地少、山多用在池州身上再合适不过,如果安庆、池州可以联手打造沿江地带,那么两市的经济都有可能被盘活。

黄山(加绩溪县):黄山在安徽的地位是最独特的,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十五个哥哥负责挣钱养家,我只负责貌美如花。由于黄山风景区的原因,安徽省对黄山是没有GDP考核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在黄山从来不是头等大事。但这也不代表黄山就不应该努力发展经济,旅游产业已经成了黄山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如果能办到,黄山改回原名徽州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现在安徽的对外宣传名片不仅仅只有迎客松了,随着安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对外宣传的名片会越来越大。回归本源,对于黄山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宣城(除绩溪):宣城在安徽算是面积较大的地级市之一了,尤其是宣城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如果芜马铜合并,那么宣城将会是南京、杭州、新芜湖的连接之地,无论怎么看,宣城的发展前景都极好。

淮南、蚌埠:淮南跟蚌埠在皖北应该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了,无论是南京还是郑州都对这两个城市的影响微乎其微,并且两者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人口少、面积小、经济弱。

两者不仅仅地域相连,风俗、习惯也几乎一致,如果可以合并,蚌埠作为主城区,淮南作为副城区也是个极好的选择。

宿州、淮北:淮北面临的问题跟淮南极为相似,都是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并且经济、人口、面积体量较小。宿州也一样,宿州的问题在于没有核心产业,城市竞争力较差。如果两者合并,可以利用庞大的人口总量,强行推出一个核心主城区,走阜阳刚刚走完的路。

阜阳、亳州、六安、滁州:这四个城市暂时看来并没有进行区划调整的必要,六安仍然安安静静地做合肥小老弟,全力发展东城区,争取跟合肥同城一体化。

阜阳跟亳州无论人口还是面积都已经足够庞大,无论是调增还是调减都会产生巨大的包袱压力。

滁州也同样如此,虽然滁州的人口总量稍显不足,但是滁州附近并没有合适的区县适合并入滁州,并且随着滁州工业进程的加深、加快,滁州的人口吸引力也正在加强。

几十年前安徽的皖江城市带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皖江城市多而散,并且人口总量严重不足。随着安徽再度提出要建设皖江城市带,重点打造核心城市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以芜湖和安庆为主,马鞍山、铜陵、池州为辅,先把人口聚集起来,再把产业聚集起来,进而带动八百里皖江的快速发展。

无论怎么样,安徽目前的发展态势都是极其优秀的,无论是自主企业的培育还是外来产业的承接,安徽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回到“东部省份”之中。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