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将军的意思是什么,怎么解释

简介:成语词目大树将军成语拼音dà shù jiāng jūn成语解释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成语示例

成语词目

大树将军

成语拼音

dà shù jiāng jūn

成语解释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成语示例

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南史·冯道要列传()

大树将军成语接龙

大树将军→军临城下→下情上达→达人知命→命辞遣意→意望已过→过门不入→入邦问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首方足→足食丰衣→衣冠优孟→孟母三迁→迁客骚人→人情之常→常年累月→月没参横→横草之功→功遂身退→退有后言→言归于好→好丹非素→素昧生平→平头正脸→脸红筋暴→暴取豪夺→夺眶而出→出乖露丑→丑声远播→播土扬尘→尘羹涂饭→饭来开口→口快心直→直眉楞眼→眼疾手快→快意当前→前言往行→行步如飞→飞扬浮躁→躁人之死→死不足惜→惜指失掌→掌上观纹→纹风不动→动荡不安→安身为乐→乐极悲来→来之不易→易如反掌→掌上观文→文恬武嬉→嬉笑怒骂→骂天扯地→地上天宫→宫邻金虎→虎不食儿→儿女之情→情见势屈→屈节辱命→命蹇时乖→乖僻邪谬→谬采虚声→声吞气忍→忍耻含羞→羞恼成怒→怒气填胸→胸中有数→数黑论白→白璧青蝇→蝇声蛙躁→躁言丑句→句比字栉→栉沐风雨→雨约云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头过身→身无完肤→肤受之诉→

百科解释

大树将军词语简介

词目 大树将军发音 dà shù jiāng jūn释义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示例 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也。”(南史·冯道要列传)

大树将军原文

(后汉书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 第七)(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至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大树将军古籍记载

(资治通鉴)的描述大树将军者,偏将军冯异①也。为人谦退不伐②。敕③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④树下,故军中号曰“大树将军”。①冯异: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元勋之一,善于用兵,恩威并施,累建奇功,封阳夏侯,征西大将军,死谥节侯。②伐:功劳,夸耀功劳。③敕:告诫,嘱咐。④屏:退,隐退。

大树将军译文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大树将军评说

冯异能屡立战功,名垂青史,原因固然很多,但他“为人谦退不伐”,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一个人如果妄自尊大,好大喜功,甚至揽功邀赏,居功自傲,以至声色犬马,作威作福,飞扬跋扈,必然导致众叛亲离,更谈不上建功立业。只有不居功自傲,不追名逐利,才有可能胸怀全局,摆脱尔虞我诈的干扰,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取得大成。然而事实上,翻开历史,从古到今,能做到“谦退不伐”者又有几人。在权势和利益面前,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成了家常之事。甚至于弑兄***弟如唐代的***,同室操戈如三国的曹氏兄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诚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人甘愿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卒。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为了钱财、荣誉、地位而不择手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能得一时之利,最终必落个多行不义必自毙,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所以,人生在世,还是学一下大树将军,谦退不伐一点好。

石神桥

(金川世家神像考)(蔡继承著、蔡圳译)

石神桥大树将军冯异神像

石神像,东汉光武帝时的征西大将军冯异,时军中尊称为“大树将军”。大树将军者,宁波乡贤冯骥才先生祖上也。

八字村石神桥石神大树将军冯异

大树将军冯异神像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