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战国末期,楚国沦陷,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怀抱大石投入了汨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赛龙舟其他来源传说:
1、沅陵盘瓠招魂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hù)。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赛龙舟也是很多文人捕捉灵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展现出端午习俗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诗词都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竞渡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