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 曾江)就业也能量“生”定制?东北师范大学就业中心想学生所想,供学生所需,已经将不可能转化为现实,开启了就业定制新时代,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精准就业。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于越兴奋地告诉记者:“我特别想回家乡青岛就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学校就业市场互动调研网站上留了言,没想到学校老师真的去青岛走访了。更惊喜的是,我可以利用手机第一时间收到老师的走访情况。学校有那么多毕业生,我是最普通的一个,但却觉得就业中心的老师随时都在我身边,这简直太神奇了。”
“毕业去哪儿你做主”:一生一汇,千里就业市场在眼前
瞄准市场需求,依托市场信息,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东北师大每年都会选派30个就业市场开发组约60余人次,进行大规模的就业市场走访以及用人单位回访,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捕捉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将实地走访获取的一万多条第一手市场信息进行逐一整理,编成求职指南,发给毕业生人手一册,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对全国就业市场了如指掌,为他们准确地做好定位,有针对性地打好的求职基础。
2016年,为了实现就业市场开发的量“生”定制,东北师大在原有市场走访基础上,采取了“票选城市 全程直播 市场解读”的新模式:市场走访前,汇集每一名学生的需求与建议,学生扫描二维码,填写就业意向,根据学生关注的城市、用人单位类型、岗位需求进行排序,确定走访目标城市和单位;市场走访中,全程直播走访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随时随地了解自己意向单位的最新要求,想向用人单位问什么问题,还可以“@”走访老师们,得到用人单位针对性解答,可谓“身未到,心可至”;市场走访后,走访教师分区域、分省份,举办就业市场专场解读会,对区域市场进行宏观汇总、深度分析,并现场逐一解答问题。学生想要了解哪里的就业市场情况,哪里的信息就会到学生的“碗里来”,这种学生“当家做主”、实时直播、实时互动的市场开发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
“我给的就是你想要的”:一生一网,让就业信息来“找”你
东北师大政法学院王同学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手机推送信息:“看,这些信息都是学校根据我的求职需要发送给我的,我周围每一个同学收到的信息都不一样,却恰恰都是他们需要的。有了学校的手机就业信息定制业务,我们就不用在铺天盖地的就业信息里大海捞针,节省了好多时间和精力。”为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的个性化、信息化,东北师大利用“互联网 ”技术,开发手机移动终端,开展岗位信息订制服务,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学校建立“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实现 “鼠标一点、实现双选”;开展手机定制、邮箱定制等“一对一”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服务从“漫灌”向“滴灌”的转变,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甄别就业信息。此外,东北师大启动了“东北高师就业联盟网——人岗智能匹配项目”和“东师微就业——信息个性定制项目”,根据毕业生需求,将他们的求职意愿与用人岗位相对接,实现智能化供需匹配,为毕业生更精准的推送就业岗位,学生可以“怀揣信息走天下”。
“做你就业路上的启明灯”:一生一策,就业指导“对症下药”
东北师大美术学院2012级动画专业的李巧燕是该校精准就业指导的受益者之一。“网络上都说动画专业最难就业,我一直都为这事特别焦虑。大三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专门针对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老师把动画专业的就业情况、岗位需求分析的特别透彻,帮助我确定了就业目标,找回了信心。我刚刚签约了满意的单位,真心感谢学校,要不然我现在可能还在为找工作发愁呢。”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东北师大将“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过程,紧紧扣准学生发展取向、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定位行业发展方向,通报就业市场信息、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树立基层就业典型,帮助学生进一步调整就业观念,实现人职匹配;“分学院、分专业、分年级”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切实贴近不同专业学生发展需要;完善“个性化”援助体系,实施“齐飞计划”、“少数民族就业周”,针对毕业生进行地毯式搜索,锁定就业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实现学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