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最明显的5个征兆

脑瘫一般指脑性瘫痪,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内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通常在1个月龄时通过体检,或3~6个月龄之间与其他婴儿对比,一般能够判断是否有脑性瘫痪。根据个体差异不同,一般不存在脑性瘫痪最明显的征兆。但是常见征兆有肌张力异常、不能抬头、不会翻身、不会坐、智力偏低。

1、肌张力异常:婴儿一个月时由于大脑神经尚未完全发育完成,一般不能从多方面判断脑性瘫痪症状。但是细心观察,通常能够发现肌张力过高或过低,存在腿部僵直、四肢瘫软等现象。

2、不能抬头:三个月龄时仍不能像正常小儿一样抬头或竖抱,也是脑性瘫痪患儿的常见征兆。主要是脑部神经的控制功能比较低下,使颈、背部肌肉力量感、稳定性比较差引起的。

3、不会翻身:正常婴儿一般在4~6个月时开始能够翻身,但脑性瘫痪患儿通常超过6个月也不能独立翻身,主要是肌肉的控制能力比较差,造成活动功能低下引起。

4、不会坐:慢性瘫痪人群通常在6个月时仍不能独立坐,将身体扶起摆成坐的姿势后,如没有辅助支撑,一般会向一侧或后面倒下。因为脑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的控制力、协调力比较低下,不能支撑躯体或四肢。

5、智力偏低:脑神经是智力发育的重要组织,发生脑性瘫痪通常会导致大脑功能下降,使患者出现运动失调、感觉异常、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等现象,造成智力偏低,同时可能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低下等情况。

此外,还可能会出现斜视、近视、易怒、身材矮小、自闭等现象。通常需要及时到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规范治疗,延缓病情发展,促进症状好转。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