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冷还是小寒冷

据介绍,一个地方气温的高低,与太阳光的直射、斜射有关。太阳斜射最厉害的一天是冬至,冬至前后虽然光线斜射最厉害,但地表层还有自夏季以来积蓄的热量作“后备军”。

小寒期间,需得到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也就是地表层贮存热量最少,所以,小寒节气天气最冷。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时左右。小寒过后,温度逐渐增加,所以大寒的平均温度反而比小寒略高。

根据我国气象资料记载,冬九九是从冬至当天开始数,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完一九数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这是自古用来反映冬季气温变化的一种民间节气。冬至一到,就进入常说的数九寒天,数完九九那时天气就暖和。

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气候专家认为,某个地方是大寒冷还是小寒冷,影响的因素很多,某个年份或某个地区,是小寒冷还是大寒冷要具体分析。还有,气候是变化的,近几十年的统计资料只能反映近一段时期的情况,而近一时期的气候情况与两千年前的气候情况也不一定相同。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定出了24节气中的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虽然都很寒冷,但有了大小之分,目的是为了表明不一样的寒冷程度。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就连气象专家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准确地说,应该是按照哲学的观点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气象资料来看,由于时间和地域的不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气候专家还指出,有好多因素都会对气温产生影响,因此,小寒冷还是大寒冷的问题,并不能笼统地下结论。

大寒和小寒的区别

首先,最大的不同当然是含义。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一"大"一"小"。因为时间分别在农历十二月的一前一后,所以都称为十二月节。月初寒小,月半寒大,故有小寒和大寒。对于大小寒的由来,古籍并没有过多的解释,除了最先出现的冬至节气有相关起源外,其他节气都统一记载了。

其次,气候的不用。虽说这两个节气的寒冷程度不分伯仲,但是,气候上还是有一定区别。小寒节气时,冷空气虽然频繁活动,但是这个时候达到寒潮级别的不多,所以这个时候的降雪量也不会很大,多以雨雪天气为主;到了大寒时节,冷空气力度开始加大,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寒潮,尤其大雪、暴雪天气经常出现。一般雪灾冻害经常在大寒时节出现。

再者,太阳所在黄经位置不同。这也就意味着白昼时长不同。小寒节气太阳在黄经285°,大寒节气太阳到黄经300°,这说明大寒的白天时间要比小寒节气白天时间长一些。而确实每年从冬至节气开始,我国的白天会越来越长。

最后,小寒和大寒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它们都处在一年中最寒冷时期。虽然大寒节气时已经是"四九"了,但是民间认为,"三九"和"四九"是一样冷的。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