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mǐn、hūn、miàn。
部首氵
繁体湣
造字形声
笔画12
结构左右
五行水
mǐn、hūn、miàn
常用释义
1.
古代谥号用字,如《史记》记载有鲁湣公(《春秋》作鲁闵公)。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同“閔”。古代谥号用字。
庆父竟立庄公子开,是为湣公。注
《史记·鲁周公世家》
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注
《荀子·王霸》
2.
通“慜”。病。
离湣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mín (读音:mǐn)。
因为在汉语拼音中,“m”音表示鼻音,而“ín”是表示第三声的音节。
同时,“湣”字的读音是“mín”,所以它的音应该是“mín”。
mín dú,因为“湣”字读音中的“闵”部分与“民”字相同,而“读”字的音为dú,所以“湣读”应该是读作mín dú。
汉语语音的发展和变化历经千年,如今的汉语普通话虽然已经统一了读音规范,但仍有一些字的读音存在差异,可能会因地域或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遇到不确定或生僻的汉字时,可以查找相关字的读音以及构成部分的读音,推测其正确的发音。
mǐn dú,拼音中的“mǐn”是第三声,读音类似于英语中的“min”,而“dú”是第四声,读音类似于英语中的“du”。